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 0000 000
邮箱:admin@admin.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江南体育
旅游纪念品,顾名思义即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并让人铭记于心的纪念品。有人曾经比喻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这张名片典雅华丽,有极高的收藏与鉴赏价值。在国内一些旅游胜地,如杭州王星记的扇、苏州双面绣、福州寿山石、洛阳唐三彩、西安铜车马都具有级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内涵。但回首剖析内蒙古旅游纪念品市场,寻找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却发现,总体上是极度的萎缩和匮乏,这不能不引起关注。
来内蒙古旅游的人大都有这样一种遗憾,临走时选不出几样满意的纪念品。传统的旅游商品,如蒙古刀、银制的酒具等一般价格不菲,且不便于携带,而大量充斥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小摆件则制作粗糙、缺乏美感和相应的历史文化内涵,根本无法体现出“纪念品”的价值。近年来,内蒙古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开发呈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每个景区或文博单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做成什么样算什么样,没有经过专家的统一论证,同时缺乏一定水准的艺术构思与制作工艺。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各地的旅游纪念品缺乏自身特色且制作低劣。
回归问题的根源不难发现,内蒙古旅游纪念品市场上缺乏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例如:在内蒙古一些地方卖的各式佛珠,在浙江的普陀山也能买到;在呼市古玩一条街看到的古玩手镯,在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里同样也有。至于一个景区里的不同旅游纪念品摊点,一位游客逛完呼和浩特市后总结说:“走到呼市每个景点,几乎都能听见小贩们在辛苦地高声吆喝,兜售旅游纪念品。逛一个摊点可能会漏掉一些纪念品,但逛两个就肯定是多余的!”所以多年的实践证明,光是吆喝是打不开游客的钱包的。
“旅游纪念品缺乏特色,问题出在创新设计和制造工艺环节上。”这是记者在采访时听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目前内蒙古旅游纪念品产业跟不上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开发设计缺乏创意,导致纪念品流于平庸,许多产品从外观上一看就很难吸引人;其次,制造工艺落后,导致许多旅游纪念品做工粗糙,根本没有纪念价值,价廉“物不美”的东西谁人会买?没有特色东西带回家,不仅仅是游客的遗憾,也是旅游业发展的缺口。
有的人说搞旅游纪念品没有多少利润,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以浙江为例开发旅游纪念品已成为浙江一大财源。每年的销售额都超过5 0 亿元。能说搞旅游商品没有钱赚吗?有调查显示,54%的游客认为旅游中的购物是种快乐,不买点东西反而很闷。
其实造成内蒙古旅游业旅游纪念品无法做大的根本原因是内蒙古旅游业的目光只是集中到了控制资源上,比如山水、村寨、土地等,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中。很少有资金投入纪念品,一些旅游纪念品由一些小企业来完成,生产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这些企业技术和设计能力有限,产品做工粗糙,档次较低,有的甚至以次充好,使游客购物没有安全感。
内蒙古具有极大的旅游商品、纪念品潜在市场,并且具备民俗工艺品文化基础。究竟什么样的旅游商品、纪念品适合市场呢?
旅游纪念品首先应当具有纪念性。它要有文化特色、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所以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生产应该在历史文化中找资源,在行家里手中找人才,在千家万户中找厂房,其初衷也在于此。其次应当具有礼品性。旅游纪念品一般多为手工艺品,制作精美,即便为机器生产,其修饰也异常精细。体积不宜太大,或显笨重,包装亦精美,给人以郑重、珍贵、精妙之感觉,便于携带与馈赠。另外,还应当具有实用性。这里的实用性并非指旅游纪念品应当与日用品一样能用于生活消费,而是指它能有效地行使其作为纪念品长期保存,或者作为馈赠礼品使接受者愉悦的职能,使购买者感到物有所值。
旅游纪念品虽小,却是反映一地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旅游地给游人留下的印象如何,除了景点的高质量,服务的高水准,旅游纪念品本身给游客留下的纪念也十分重要!因此,进一步大力发展蕴含名胜美景、风俗民情等内蒙古民族特色的创新旅游纪念品,已是内蒙古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财经报道组记者 张鹰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